管培俊:科教兴国新征程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习近平在大会上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引发热烈反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撰文谈学习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内容的显著特点,一是将教育从社会建设与民生领域单列出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之后,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专章论述,更加突显科技、教育、人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突显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二是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阐述集中论述,更加突显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内在联系,教育科技双轮驱动、互为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位一体系统集成、统筹部署。党的二十大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科教兴国开启新征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领会这一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教育既是民生之首,更是国家发展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强调教育是民生之首,旨在适应这一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归为民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的属性与独特功能,决定了它不仅为大众提供教育机会。高等教育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和追求卓越、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双重任务。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寄托着亿万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要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全力以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之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达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人民群众当前现实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的根本结合点。高等教育战线要不负神圣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厚植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突显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中,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于我们党对于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新中国70多年的教育成就是“中国奇迹”的奠基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443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57.8%,十年翻了近一倍,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竞争力排27位,总体呈上升趋势。进步最快的三个影响因素之一是高等教育。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立足于我国新发展格局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要按照二十大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突显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要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拔尖创新人才是核心与关键。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四个面向”,全方位谋划人才培养,优化结构布局,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集聚功能。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同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突显科教融合趋势和高等教育对于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教育、人才系统集成,是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的制度创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进一步突显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紧迫性。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要充分重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将更多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研项目放在大学或委托大学。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主动服务“国之大者”,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着力破解制约有组织科研的难点堵点。鼓励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有组织科研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加快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参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担纲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自主创新,产出更多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突显高等教育对于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意义。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驱动。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校同时肩负着人才培养与人才集聚的重任,既要培养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要以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建设高校教师队伍人才高地。要特别重视培养造就高校青年人才队伍。尽快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政策。提高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深化评价考核制度改革,让高校教师从种种繁文缛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解放学术生产力。
奋进新征程,我们充满自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