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牢记使命 接续奋斗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北京雁栖湖畔,召开纪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成就经验,谋划未来蓝图,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篇章。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出席这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对各兄弟学会和省市高教学会、各分支机构代表参加大会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学会事业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敬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3年5月,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由自发到联合,从分散走向有组织。4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学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向强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凝聚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
回首学会走过的40个春秋,在教育部领导和民政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学会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奋进在极不平凡的历史征程上,倍感历届会长们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干事创业之艰辛,备受老一辈学会工作者对学会事业的炽爱、勤勉和奉献精神之鼓舞,奋进历程,铭记于心。
——过去的40年,是学会坚守教育情怀、接续奋斗的40年。学会成立之初,正值我国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教育体制改革酝酿启动的重要时期。首任会长蒋南翔旗帜鲜明地提出,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先解决方向和质量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并确立了办会宗旨、基本任务和工作方针。在担任会长期间,他身体力行、满腔热情带领学会,开启了组织开展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的探索之路。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和根本任务,学会集中研讨如何建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办学新体制等重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学会支持下,省级高教学会和分支机构陆续成立,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在全国蓬勃开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展开,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何东昌带领下,学会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贯彻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编撰出版《高等教育史》,参与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学会抓住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机遇,整合资源,承办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在拓展学会工作领域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改革持续深入、规模继续扩大和质量不断提升的发展阶段。在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周远清带领下,学会审时度势,以宏观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研究为重心,启动“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攻关课题,组织知名专家学者2000余人参与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组织研究并出版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创办并持续举办了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对于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学会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担任会长的12年中,学会以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学术活动为载体,搭建了全国性学术研究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咨询平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高等教育理论创新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折。在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带领下,学会开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等重大攻关课题研究,为政府教育宏观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以“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持续召开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和自身建设实际,学会确立了办会方针和“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并举”的工作思路,在推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我国加快构建更加多元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了由大向强的新征程。在第七届、第八届理事会带领下,学会秉承办会宗旨,坚持守正创新,凝练提出学会发展八大战略构想,坚持“以质取胜、进中有为”工作基调,实施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构建“两会一刊一库一中心”品牌新格局。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遭遇世纪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持续举办,高博会规模和效益屡创新高,学会会刊屡获殊荣,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培训中心成功转型。《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完成转制,分支机构蓬勃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学会展现出充满活力、颇具影响、最有凝聚力的新局面。
——过去的40年,是学会坚持学术立会、引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40年。坚持问题导向、繁荣学术研究是学会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40年来,学会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并举,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相继开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办和繁荣发展。近5年来,设立各级各类研究课题4200多项,资助经费2200余万元,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依托长期的学术积累,学会大力加强新型高端教育智库建设,倡导“运用新思维,抓准真问题;探索新模式,做好真研究;开拓新境界,推动真创新;作出新贡献,确保真管用”和“坚持政治方向与学术探索相统一、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达成相统一、扎根本土与学习借鉴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积极发挥建言资政作用。
——过去的40年,是学会服务高教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40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学会事业发展的核心要务。4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台的多项重大决策中都有学会的贡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学会组织专题调研组集体攻关,一些重要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肯定和吸纳。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学会主动作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深刻把握历史方位,积极迎接挑战,深化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学会配合“放管服”改革,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承担国家级重大攻关课题和重要调研任务,承办教育部相关司局委托的奖项评审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等工作,创办“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人社部批准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中国科协提名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单位,与政府部门等形成同频共振工作格局。
——过去的40年,是学会强化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的40年。培育品牌,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是学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学会在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持续拓展,升级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南京、重庆、青岛等25个城市成功举办59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性品牌展会,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名片。
学会持续提升学术年会质量,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峰会,已成功举办22届,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会,成为学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聚集地、青年才俊成长成才的新园地。
学会会刊创办38年来,从《高等教育学报》发展为《中国高教研究》,团结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刊发一系列高质量、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办刊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在全国教育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成为引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思想库,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阵地。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实现转型发展,坚持“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助推教师队伍创新发展、助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工作定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转化重大教育科研成果,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和精准化咨询服务,努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引领性的教育培训机构。
——过去的40年,是学会发挥学术社团优势、服务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40年。发挥民间交往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学会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0年来,学会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带领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合作渠道,既重视“请进来”又重视“走出去”,通过召开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组织学术团组出访,充分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做法,主动向各国宣介高等教育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学会践行以交流为基础、以合作为核心、以完善交流合作机制为目标的工作模式,近10年来,共派出20多个出访团组,与3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或区域性教育组织、国外驻华使领馆建立联系和交流机制,与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阿拉伯大学协会、非洲大学协会分别共建中巴、中阿、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中阿高校10 10合作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2022年5月,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学会与欧洲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非洲大学协会等积极沟通,共同发起“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并委派会长特别代表赴西班牙参加首届论坛。此次“破冰之旅”产生良好政治影响,在构建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对话平台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同志们、朋友们!
40年来,在教育部领导和民政部、中国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在历届理事会的领导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已发展成为拥有70个分支机构、1700多个会员单位的全国性学术社团组织。这些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像学会根脉一样植入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推动学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高校和高教工作者的桥梁纽带,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的重要阵地,专家学者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各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服务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40年来,学会和多个分支机构获得教育部或省市级各级各类奖励与荣誉。2021年,学会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科协“特色创新学会”等荣誉称号。2015年,高博会被纳入“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2017年起连续5年获评“中国会展品牌展览会”。从2020年起,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项目和中国科协的重大学术会议指南。2021年,会刊《中国高教研究》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6年起,学会联合主办的“华灿奖”成为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2022年,秘书处党支部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四强党支部”、教育部直属机关标杆党支部。
40年来,学会的成长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李鹏、李铁映、李岚清、陈至立、刘延东、孙春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会的重大活动或莅临指导或致信祝贺,在此我代表学会表示衷心感谢!学会的成长发展得到了教育部党组、民政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代表学会第八届理事会,衷心感谢为学会创立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的蒋南翔、何东昌、周远清、瞿振元老会长和老一辈学会工作者,向老会长、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各省市高教学会、分支机构,广大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感谢关心支持学会事业发展的各兄弟学会和社会各界朋友!
在党的领导下,学会经过40年的蓬勃发展,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又积淀了宝贵的丰富经验,这是学会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思想财富,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发扬光大。
一是坚持把繁荣学术作为立会之根。学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繁荣发展,在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回应关切等方面孜孜以求,在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重要的学术贡献。
二是坚持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兴会之本。学会注重发挥全国性学术社团的组织优势和学术优势,紧跟国家战略需要、紧贴社会迫切需求、紧扣教育发展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服务高等学校办学实践,服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
三是坚持把优化内部治理作为办会之纲。学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在监督中强化保障,以规范办会为基本遵循,持续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政治上坚持高站位,思路上坚持大格局,事业上坚持谋长远,工作上坚持善作为,作风上坚持严要求。
四是坚持把推动协同创新作为强会之要。学会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秉持开放办会理念,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学咨委、编委会、科服委和分支机构的作用,团结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研究功底深厚、颇具影响的大学书记校长,凝聚省市高教学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在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学会事业创新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术社团发展之路。
同志们、朋友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更加清晰。立足新征程,学会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育部坚强领导下,学会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和分支机构,以共同的事业追求为纽带,持续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术引领力;以增强服务意识为要务,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以深化开放合作为重点,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从“国之大者”看教育事业,从教育大局看学会发展,把学会事业发展深度融入到教育强国建设中来。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引领上担当新使命。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将开展主题教育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坚持正确办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探索成立理事会党委,全面推动分支机构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创新党建引领和促进学会发展的有效模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肩负起新时代学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第二,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在一流社团建设上奋进新目标。学会要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精准定位,确定目标,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创新强会”的办会宗旨,聚焦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等重大课题,坚持“四新四真四统一”的研究原则,回答和解决好“强国建设、高教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学术社团和新型智库,以更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更为广泛的合作交流、更高水平的服务能力、更加严格的办会标准,在建设一流社团上久久为功。
第三,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提升服务能力上展现新作为。持续推进学会秘书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党委全面领导、理事会科学决策、监事会全程监督、秘书处统筹协调、分支机构推进落实”的治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立规矩,严要求,营造重视学习、鼓励创新、团结协作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规范建设分支机构,全面推动分支机构质量提升计划。积极对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有特色、可推广的“智慧学会”样板。
第四,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上形成新格局。学会要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利用民间交往的有利条件,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全局。举办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等高规格高水平国际会议,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专门机构合作对话,深化双边或多边高等教育人文交流机制,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
同志们、朋友们!
惟创新者进,惟奋斗者强!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会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聚焦高教强国建设,锚定一流学会目标,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