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大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在约旦安曼举行
当地时间6月24日,由阿拉伯大学协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大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在约旦安曼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阿峰会上提出的“中阿高校10 10合作计划”重要倡议,推动中阿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交流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驻约旦大使陈传东,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约旦艾尔洛恩国立大学费拉斯·哈南德,阿盟科学技术与海运学院院长伊斯梅尔·阿卜杜勒·加法尔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阿拉伯大学协会高级顾问、大会主席瓦利德·萨拉曼主持。
严纯华发言
严纯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他强调,人工智能发展的动力在创新、关键在赋能、根本在人才。我们要积极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体系,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要以智能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教育教学、学校治理和教育生态,构建“师机生”三元教学新形态,推动从知识传授转变为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育,统筹推进数字教育、数字科技、数字人文、数字伦理。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开放合作,以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萨拉曼主持
萨拉曼表示,此次“大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得到了阿拉伯大学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约旦艾尔洛恩国立大学、阿盟科学技术与海运学院的大力支持,是一次教育国际创新合作的盛会。他希望,各国学者可以就人工智能与全球教育未来开展充分对话、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途径与意义。
陈传东发言
陈传东强调,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既会带来巨大红利,也伴随着风险,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倡导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国际治理机制。2024年5月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倡议中阿共建“五大合作格局”,提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这为双方指明了合作方向。陈传东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阵地,推动人工智能合作是中阿高校合作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阿高教合作成果丰硕,此次会议也将为促进中阿人工智能和高教合作注入新能量,推动构建中阿人类命运共同体。
萨拉马发言
萨拉马代表阿拉伯大学协会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阿拉伯大学协会高度重视推动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本次“大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就是一次多元文化的相聚。人工智能将重塑教育未来。他期待着代表们深入交流,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对教育的深远影响。
哈南德发言
哈南德指出,人工智能对推动教育转型影响深远。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重塑,不仅仅体现在对智慧工具的使用,更体现在对教育从业者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时代要求。因此,高等教育也更需要跨国、跨文化、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公平,创建美好未来。
加法尔发言
加法尔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已经深入到绝大部分学科与产业领域。对教育来说,人工智能将渗透到教与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全天候的指导,通过更丰富的互动、更多元的形式挖掘学生潜力,重塑教育模式。但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推进教育交流合作,避免文化偏见,充分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伦理问题。
在主旨报告环节,奥登堡大学豪尔赫·马克思·戈麦斯教授、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阎石、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张昭教授分别围绕机器学习与数据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思考、中国人工智能驱动的农业发展及教育等进行分享。
平行论坛上,各国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新兴技术与人工智能赋能学习、人工智能实践与创业理念、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在高等教育中的伦理问题、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高等教育未来、人工智能在商业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执行主任李岩松,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孝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王强,学会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来自约旦、埃及、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巴勒斯坦、卡塔尔、土耳其、阿联酋、马来西亚、阿塞拜疆和德国等14个国家36所高校近200名代表线下参会,其中中方9所学校20余位牵头高校代表参会。